期刊简介
1990年6月,经卫生部批准,在卫生部药政局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出版了《中药(新药)临床及临床药理通讯》;1991年4月。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转为正式出版刊物,定名为《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季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98年4月,经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和广东省科委批准,本刊从1999年改为双月刊出版;1999年4月由于国家机构的调整,转归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2001年起,被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该刊是国内唯一以中药新药和中药临床药理为报道内容的学术性刊物,可供药厂、医药院校、医药研究单位、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的科研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首页>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

- 杂志名称: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3-9783
- 国内刊号:44-1308/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第二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基于胃实寒证的10味温中散寒药温热药性与温通作用研究
柳俊辉;秦华珍;刘颖;余腾飞;黄燕琼;李文强;谭喜梅;翁铭钻;张兴燊
关键词:胃实寒证, 温中散寒药, 甲状腺机能, 肠系膜微循环, 药性, 药效
摘要:目的 观察干姜、肉桂、丁香、吴茱萸、小茴香、高良姜、荜茇、荜澄茄、花椒、胡椒10味温中散寒中药对胃实寒证大鼠甲状腺机能及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研究其温热药性与温通血脉的作用,揭示温中散寒药的性效本质与科学内涵.方法 实验设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附子对照组、10个受试药物组和2个寒性药对照组,予以灌服寒凉药知母冰水提液复制大鼠胃实寒证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分别灌胃给药,连续3次,分别进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3 (T3)、甲状腺素T4 (T4)含量检测与肠系膜微循环观察.结果 10个温中散寒药组均能显著升高胃实寒证大鼠TSH、T3、T4含量(P<0.05,P<0.01).显著提高微循环血流速度和流态(P< 0.05,P<0.01);除荜澄茄、花椒、胡椒组外,其余各给药组还可增加网交数(P<0.05,P<0.01).结论 温中散寒药通过提高胃实寒证大鼠的甲状腺机能而体现温热药性,通过改善胃实寒证大鼠的肠系膜微循环而发挥温通血脉作用,缓解阴盛则寒,寒凝血滞状态,发挥治疗胃实寒证的药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