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90年6月,经卫生部批准,在卫生部药政局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出版了《中药(新药)临床及临床药理通讯》;1991年4月。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转为正式出版刊物,定名为《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季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98年4月,经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和广东省科委批准,本刊从1999年改为双月刊出版;1999年4月由于国家机构的调整,转归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2001年起,被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该刊是国内唯一以中药新药和中药临床药理为报道内容的学术性刊物,可供药厂、医药院校、医药研究单位、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的科研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3-978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4-1308/R
邮发代号: 46-210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0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第二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3-9783
- 国内刊号:44-1308/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β-细辛醚对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的作用及对神经元突触功能可塑性的影响
目的探索β-细辛醚对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细胞模型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用Aβ1-42的浓度为10μmol·L-1作为建模条件,以NG108-15细胞为研究对象,建立体外AD细胞模型,β-细辛醚低、中、高剂量组(6.25,12.5,25μmol·L-1)分别进行干预,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观察β-细辛醚对细胞形态学的影响以及Wessternblot法......
作者:刘四军;陈惠芳;张一帆;王莹莹;陈云波;王奇 刊期: 2016- 01
-
柴胡皂苷d对肝星状细胞ERα和ERβ蛋白水平的调节
目的研究柴胡皂苷d对肝星状细胞ERα和ERβ蛋白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肝星状细胞系HSC-T6,细胞铺板24h后,用柴胡皂苷d或雌二醇处理HSC-T6细胞;或者先以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预处理细胞30min后,再用柴胡皂苷d或雌二醇处理细胞.用Westernblot方法观察柴胡皂苷d对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结果柴胡皂苷d(5μmol·L-1)和雌二醇(1μmol·L-1)处理......
作者:李勇;刘进锴;林柳兵;阙任烨;沈艳婷;陶智会 刊期: 2016- 01
-
参附注射液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SF)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设立空白对照组(包括PC-3细胞组、淋巴细胞Jurkat细胞组、PC-3-Jurkat共培养组),参附注射液低、中、高(5,10,20μL·mL-1)剂量组.用MTT法检测PC-3细胞活性,Hoechst33258检测PC-3细胞凋亡,Annexin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Jurkat细胞凋亡,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作者:白遵光;吕立国;吴巧玲;张娴;王昭辉;代睿欣;陈志强 刊期: 2016- 01
-
来源于海洋真菌的Oxalicumone A诱导肝细胞L-02凋亡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评价来源于海洋真菌Penicilliumsp.的新药候选化合物OxalicumoneA(POA)对人正常肝细胞L-02的细胞毒性作用,初步探讨POA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L-02为实验对象,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增殖周期;Western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Fas、Bax以及Bcl-2的表达.结果......
作者:石思;郭坤彬;王翔宇;闵剑斌;李伟荣 刊期: 2016- 01
-
马鞭草经皮透过液对B16黑色素瘤细胞的作用
目的研究马鞭草经皮透过液对B16黑色素瘤细胞的作用,在细胞水平上验证其具有美白活性.方法使用MTT法测定马鞭草经皮透过液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L-Dopa氧化法测定经皮透过液对B16黑色素瘤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NaOH裂解法测定细胞内黑色素含量的影响;DA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马鞭草经皮透过液对B16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酪氨酸酶活性以及细胞内黑色素含量均有抑制作用,且其浓度越高抑......
作者:郭殷锐;李沁莹;张广唱;苏雪芬;王剑 刊期: 2016- 01
-
党参水提物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肝组织microRNA表达谱的影响
目的研究党参水提物对衰老模型小鼠肝组织microRNA(miRNA)表达谱的影响,探究中药党参抗衰老的分子机制.方法将10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组,低、中、高党参剂量干预组.连续造模42d,随时监测模型小鼠的一般症状和体质量变化;并在造模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值变化;利用AffymetrixmiRNA4.0微阵列芯片筛选......
作者:王晶;李海龙;耿广琴;楚惠媛;王勇;陈彻 刊期: 2016- 01
-
左归丸对化疗致POF模型小鼠卵巢Cx37及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左归丸对化疗致卵巢早衰(POF)模型小鼠卵巢Cx37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左归丸治疗POF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将昆明雌性小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片组,左归丸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小鼠均按30mg·kg-1剂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每天1次,连续20d,复制POF模型;同时从造模第1天开始按剂量要求进行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
作者:阳松威;孙晓峰;贺又舜;陈聪;龚力民 刊期: 2016- 01
-
生姜乙醇提取物改善果糖所致大鼠脂肪肝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姜提取物改善果糖所致大鼠脂肪肝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即正常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饮水),模型组(给予10%果糖水),姜提取物低、高剂量组20,50mg·kg-1,给予姜提取物灌胃,连续28d.用酶法和ELISA检测血浆葡萄糖、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和胰岛素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中的脂肪沉积程度......
作者:陈婷;姚玲;柯大智;左国伟;曹纬国;王尚;马朋;蒋丽蓉;Johji Yamahara 刊期: 2016- 01
-
参苓白术散对NAFLD大鼠肝脏脂质代谢及SIRT1/UCP2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高脂饲料建立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脂质代谢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解偶联蛋白2(UCP2)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取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高、低剂量组(30,10g·kg-1),每组8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16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给药组大鼠灌服参苓白术散,16周后取血和肝组织样本,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
作者:张玉佩;杨钦河;金玲;孔怡琳;邓远军;李媛媛;梁荫基;韩莉;王观龙 刊期: 2016- 01
-
姜黄素对血管紧张素Ⅱ刺激下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血管紧张素Ⅱ刺激下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的保护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HUVECs的细胞活力;生化比色法和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的含量;实时RT-PCR检测HUVECs的Caspase3、Caspase9、Bcl-2、Bax基因的mRNA相对表......
作者:董正妮;云彩霞;田立俊 刊期: 2016- 01
动态资讯
- 1 醒神喷鼻液对脑出血大鼠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 2 麻黄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 3 胆胃双和汤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
- 4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常通口服液中重金属镉的含量
- 5 HPLC法测定西黄胶囊中胆红素的含量
- 6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慢性肺心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系统评价
- 7 英文摘要
- 8 补肾活血中药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 9 复方薤白胶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Ⅱ期临床研究
- 10 通窍活血方药或联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和安全性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 11 三叉苦本草源流考证
- 12 温阳药对糖尿病前期大鼠降糖作用的研究
- 13 两面针药材HPLC色谱指纹图谱分析与质量评价
- 14 黄芩正气胶囊对湿阻中焦大鼠模型胃肠功能的影响
- 15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优化温通膏的提取工艺
- 16 鱼腥草改善糖尿病模型大鼠尿白蛋白与胰岛素抵抗的实验研究
- 17 胃移停颗粒对S180小鼠抑瘤作用及其对P53和PCNA表达的影响
- 18 HPLC法测定三七及复方丹参片中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的含量
- 19 小四五颗粒对糖尿病大鼠肾保护作用研究
- 20 关木通复方肾毒性的临床前瞻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