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90年6月,经卫生部批准,在卫生部药政局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出版了《中药(新药)临床及临床药理通讯》;1991年4月。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转为正式出版刊物,定名为《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季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98年4月,经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和广东省科委批准,本刊从1999年改为双月刊出版;1999年4月由于国家机构的调整,转归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2001年起,被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该刊是国内唯一以中药新药和中药临床药理为报道内容的学术性刊物,可供药厂、医药院校、医药研究单位、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的科研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3-978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4-1308/R

邮发代号: 46-210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0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第二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
  • 杂志名称: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3-9783
  • 国内刊号:44-1308/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第二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2007年第5期文章
  • 调经丸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调经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当归、川芎进行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有效成分芍药苷的含量.结果TLC法可鉴别出当归、川芎的特征斑点;芍药苷在0.08688~0.868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101.28%,RSD=1.31%.结论所建立的质量标准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调经丸的质量监控方法.......

    作者:梁秀琼;钟镜金;李卓明;李明;黄雯;苏子仁 刊期: 2007- 05

  • 青天葵挥发油成分分析

    目的分析青天葵药材中挥发油的化学组分.方法采用气-质联用技术系统分析青天葵中挥发油的成分,每一组分根据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其含量.结果共鉴定出55种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的97.1%,其中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2-Pentadecanone,6,10,14-trimethyl)含量高,达13.55%.结论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2-Pentadecanone,6,10,14......

    作者:赵珊;陈奇 刊期: 2007- 05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苦参素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

    目的星点设计一效应面法优化苦参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溶剂挥发法制备苦参素磷脂复合物,采用星点设计优化制备工艺,以磷脂/苦参素、反应温度、主药浓度为自变量,复合率为因变量,计算总评归一值,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方程拟合,用效应面法预测佳工艺.结果二项式方程拟合度高,预测性好,复相关系数r=0.986,效应面法优选出的佳工艺:磷脂/苦参素为3:1;反应温度为60℃;主药浓度为20mg/m......

    作者:丛龙波;王琪;吴素体;蔡培烈;杨明;袁海龙 刊期: 2007- 05

  • 磷酸川芎嗪脂质体大鼠在体鼻黏膜吸收研究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脂质体的鼻黏膜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鼻腔循环灌流法,考察循环液流速、药物浓度对磷酸川芎嗪脂质体鼻黏膜吸收的影响,并对磷酸川芎嗪脂质体和磷酸川芎嗪溶液的鼻黏膜吸收进行比较.结果在流速为1.2~2.4mL/min范围内,磷酸川芎嗪脂质体鼻黏膜吸收速率常数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在浓度为0.245-0.98mg/mL范围内,鼻黏膜吸收速率常数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同浓度的磷酸川芎嗪溶液......

    作者:晏亦林;周莉玲;叶勇;安全 刊期: 2007- 05

  • 抗病毒口服液中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研究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抗病毒口服液挥发油的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包合物收得率、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比较超声波法、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的包合效果,确定优包合方法;再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挥发油与HP-β-CD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因素,每因素选择3水平,优选包合条件,同时采用薄层色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验证包合物.结果优选出佳工艺为:挥发油与HP-B-CD比例为1......

    作者:邓丽明;林华庆;邓红;陈航 刊期: 2007- 05

  • 乳癖灵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病240例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乳癖灵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病(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或兼气滞血瘀、痰瘀互结证)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结果乳癖灵颗粒在缩小乳房肿块、缓解乳房疼痛,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有良好的疗效,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癖灵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病有良好的疗效,而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张晓军;赵卫兵;张广生 刊期: 2007- 05

  • 天麻钩藤饮合并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合并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开搏通组和天麻钩藤饮组,每组30例,两组分别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HCT)的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和开搏通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脉压差、血脂、血浆醛固酮(ALDO)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天麻钩藤饮......

    作者:孙敬和;黄习文 刊期: 2007- 05

  •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剂量探索

    剂量探索是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作者分析了目前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中剂量探索存在的问题,根据中药新药自身的特点提出,结合中药试验药物具体情况,可参考Ⅰ期临床试验结果或临床经验、文献资料以及药理实验研究结果,确定合理的剂量和给药间隔.在Ⅱ期临床研究设计时可以考虑采用Ⅱa、Ⅱb设计,并合理使用安慰剂、盲法对照设计和随机交叉或可变剂量对照等方法,以确定合理给药剂量.......

    作者:梁伟雄 刊期: 2007-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