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

期刊简介

               1990年6月,经卫生部批准,在卫生部药政局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出版了《中药(新药)临床及临床药理通讯》;1991年4月。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转为正式出版刊物,定名为《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季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98年4月,经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和广东省科委批准,本刊从1999年改为双月刊出版;1999年4月由于国家机构的调整,转归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2001年起,被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该刊是国内唯一以中药新药和中药临床药理为报道内容的学术性刊物,可供药厂、医药院校、医药研究单位、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的科研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骨头汤为何无法有效补钙?

时间:2025-06-25 17:56:32

在传统饮食文化中,骨头汤常被视为“补钙圣品”,尤其在孕妇、老年人和儿童群体中备受推崇。然而,现代科学研究揭示了这一认知的误区:骨头汤的钙含量极低,无法满足人体对钙的需求。以每碗200毫升的骨头汤为例,其钙含量仅为4-10毫克,而成年人每日钙需求量约为800-1000毫克。这意味着,若单纯依赖骨头汤补钙,需饮用超过80碗才能达到基础需求——这显然不切实际。

骨骼中的钙以羟基磷灰石和磷酸盐形式存在,化学结构极其稳定。实验表明,即使通过高压锅持续熬煮两小时,钙的溶解量仍微乎其微,汤中漂浮的主要是骨髓中的脂肪而非钙质。更关键的是,人体对骨头汤中钙的吸收率不足1%,远低于牛奶(约30%)和乳制品(约50%)。这种低效性在代谢能力较弱的老年群体和处于快速发育期的儿童身上尤为明显。

特殊人群的钙需求与科学补钙方案

孕妇群体的钙需求随孕期显著增加:孕早期需补充300-600毫克/日,中晚期需提升至400-800毫克/日。但临床数据显示,我国孕妇日均钙摄入量普遍不足推荐值的50%。对于这类人群,建议通过“饮食+强化剂”双轨策略补钙:每日摄入300毫升牛奶或酸奶,辅以豆腐、芝麻、虾皮等富钙食材,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钙剂。

老年人因骨密度下降和吸收能力衰退,需重点关注钙与维生素D的协同补充。除乳制品外,可增加深绿色蔬菜(如芥蓝、油菜)的摄入,并配合适量日照促进内源性维生素D合成。对于乳糖不耐受者,发酵乳制品或钙强化豆奶是理想替代品。

儿童补钙需把握两个关键期:3岁前的骨骼塑形阶段和青春期的生长冲刺期。除保证每日500毫升牛奶外,可搭配奶酪、杏仁等零食补充钙质。需警惕的是,过量饮用骨头汤可能导致脂肪摄入超标,反而影响钙吸收效率。

破除迷思:补钙的黄金组合

真正高效的补钙体系需构建在“摄入-吸收-转化”的完整链条上:

  1. 优质钙源选择:牛奶、奶酪等乳制品每100克含钙量可达100-120毫克,且含有促进吸收的乳糖和酪蛋白;

  2. 吸收增强策略:维生素D可通过日晒或强化食品获取,建议每日15分钟户外活动;

  3. 协同营养素搭配:镁、磷等微量元素的平衡摄入对骨骼矿化至关重要。

值得强调的是,过量补钙可能引发肾结石风险,因此建议通过膳食评估确定个体化补充方案。对于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定期骨密度检测配合医学干预才是科学选择。

这项健康认知的革新,不仅打破了对传统食补的盲目依赖,更揭示了科学营养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建立正确的补钙知识体系,特殊人群能更有效地维护骨骼健康,避免陷入“无效补钙”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