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

期刊简介

               1990年6月,经卫生部批准,在卫生部药政局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出版了《中药(新药)临床及临床药理通讯》;1991年4月。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转为正式出版刊物,定名为《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季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98年4月,经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和广东省科委批准,本刊从1999年改为双月刊出版;1999年4月由于国家机构的调整,转归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2001年起,被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该刊是国内唯一以中药新药和中药临床药理为报道内容的学术性刊物,可供药厂、医药院校、医药研究单位、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的科研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对职称评定有什么影响?

时间:2024-11-19 14:49:19

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对职称评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衡量学术水平与研究成果

影响因子:一般而言,影响因子越高,说明该期刊在其所属领域的影响力越大,所发表的论文质量相对越高,也更能体现作者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深度。

被引频次:被引频次是指期刊所发表的论文在一定时间内被其他论文引用的次数。被引频次越高,说明该期刊的论文受到学界的关注和认可程度越高,其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影响力,进而反映出作者的研究成果对该领域的贡献大小。

增加职称评定竞争力

影响因子:在职称评定中,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的论文往往能为作者带来更大的优势。因为高影响因子期刊的录用标准通常较为严格,能够在这类期刊上发表论文,意味着作者的研究成果在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等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更易获得评审专家的青睐,从而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被引频次:较高的被引频次表明作者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引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该成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在职称评定时,评审专家会认为这样的作者对学科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其学术能力和研究水平值得肯定,进而增加作者晋升职称的竞争力。

体现学科地位与贡献

影响因子:某一学科领域内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往往代表着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方向。在这些期刊上发表论文,能够说明作者的研究工作处于学科前沿,对推动学科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也体现了作者在该学科领域的重要地位4.

被引频次:通过被引频次可以看出作者的研究成果在学科内的传播和应用情况。被引频次高,说明该成果对其他学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为学科的发展和知识的积累做出了显著贡献,有助于提升作者在学科领域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职称评定产生积极影响。

满足职称评定要求

影响因子: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以及不同职称等级对论文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有不同要求。

被引频次:部分职称评定标准中也会对论文的被引频次有所考量。例如,在某些学科领域,会将论文的被引频次作为评价其学术影响力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果作者的论文被引频次达到一定数值,在职称评定中会得到相应的加分或更有利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