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90年6月,经卫生部批准,在卫生部药政局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出版了《中药(新药)临床及临床药理通讯》;1991年4月。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转为正式出版刊物,定名为《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季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98年4月,经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和广东省科委批准,本刊从1999年改为双月刊出版;1999年4月由于国家机构的调整,转归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2001年起,被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该刊是国内唯一以中药新药和中药临床药理为报道内容的学术性刊物,可供药厂、医药院校、医药研究单位、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的科研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3-978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4-1308/R
邮发代号: 46-210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0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第二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3-9783
- 国内刊号:44-1308/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期刊荣誉:第二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三等奖
- 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1990年6月,经卫生部批准,在卫生部药政局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出版了《中药(新药)临床及临床药理通讯》;1991年4月。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转为正式出版刊物,定名为《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季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98年4月,经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和广东省科委批准,本刊从1999年改为双月刊出版;1999年4月由于国家机构的调整,转归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2001年起,被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该刊是国内唯一以中药新药和中药临床药理为报道内容的学术性刊物,可供药厂、医药院校、医药研究单位、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的科研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1 撰稿要求
1.1一般要求文稿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逻辑性,并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来稿要求文字通顺,结构紧凑,层次清晰。文稿中的英文缩写词须注明其中文全称;请注明英文字母和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及除英文以外的外文文种(如拉丁文)等;动植物拉丁学名务必准确无误。
1.2文题题名须简明确切,能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0字,尽量不用副标题。避免使用化学式、公式及不太为读者所熟悉的缩写等。
1.3作者及单位作者是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作者署名应按参加者对论文工作的贡献大小排序,并征得本文其他作者的同意。附第一作者简介,内容包括: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学位、职称(职务)、工作单位、研究方向、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等。作者的中英文单位要写全名,并附邮政编码。作者如多单位,则应在其名字的右上角标注阿拉伯序号,并将单位名列在最后作者之后,用“()”隔开。
1.4摘要中、英文摘要一般采用结构式摘要,即摘要内容要明确列出四个要素,即目的:为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论、模型、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等;结果:实验或研究的结果、数据等;结论:对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问题、启发、建议、预测等。
英文摘要(abstract)写在中文关键词之下,其间空一行。摘要的英文题名、作者、工作单位和关键词均应与中文一致,Abstract内容可比中文摘要详细些,亦应明确列出摘要的四个要素,即Objective(目的)、Method(方法)、Result(结果)、Conclusion(结论)等,要写得具体。力求用词、语法、拼写、含义和逻辑正确。
1.5关键词应标注能反映论文特征内容、通用性较强的,符合主题词表的术语,一般3~8个。中英文关键词相对应。
1.6前言(引言或序言)一般勿超过250字。概述本题的理论依据、研究思路、实验基础及国内外现状(可列出主要的参考文献),并明确提出本文目的。
1.7药物、试剂、动物、植物、主要仪器应说明来源及规格或批号。有关名词以《中国药典》(2005年版)、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药学名词》、《化学名词》、《医学名词》等为准。
1.8方法凡文献已有记述的方法,一般可引用文献。对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方法要写明改进处。如是自己创新的方法,则宜详述,以便他人重复。
1.9计量单位 采用国际单位制并遵照国家有关量和单位的标准(GB3100-93,GB3102-93)。单位相同的参数范围,只需写出后一个参数的单位,如36~42°。百分数的范围,前一个参数的百分号不能省略,应写成53%~78%。参数与其偏差的单位相同时,统一将数字写在括号内,单位写在括号外,如(101±15)g,(40.5±1.5)岁;表示带中心值的百分数偏差时,应写成(27±2)%。长5cm,宽3cm,高2cm,应为5cm×3cm×2cm。本刊约定,表示段时间时采用单位符号。时间单位符号均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符号:h(小时)、min(分)、s(秒)、d(天)、“年”、“月”、“周”为非法定计量单位,仍用汉字表示。“每天”仍用“每天”,而不用“每d”;“第2天”仍用“第2天”,不用“第2d”。
2 权利与责任
2.1来稿应采用word2000以上排版,请附单位介绍信,并注明保密审查意见;务必写清楚作者姓名及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传真、Email;凡属基金资助、国家攻关项目等请写明项目名称及编号,标注在首页下,并附相关复印件。请勿一稿多投或抄袭别人稿件。
2.2版权约定 一经投稿本刊,意味着出版权转让给本刊编辑部,投稿6个月后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但原稿不退。一经刊用,则自动承认论文专有使用权为本刊,对本刊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发表该文无异议。未经本刊同意,该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2.3文责 论文的著作权除《著作权法》另有规定外,属于作者,文责由作者自负。
2.4编辑修改 本刊对来稿有文字修改、删节权。
2.5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等众多网络数据库,并将在今后进一步扩大交流范围,由此涉及的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以及文摘、数据库、光盘版应付作者的作品使用费等与本刊稿酬一次性付给作者。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影响因子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发文量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总被引频次
-
白花蛇舌草对肝癌细胞移植瘤HSP70及P16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白花蛇舌草对H22肝癌细胞移植瘤组织HSP70及P16抑癌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经中药处理后的H22肝癌细胞免疫小鼠,以HSP70单抗封闭后分为白花蛇舌草未封闭、封闭组,党参未封闭、封闭组及RPMI-1640空白对照组,共5组,然后再以培养的H22肝癌细胞攻击小鼠形成移植瘤.免疫组化标记法检测各组小鼠移植瘤组织HSP70及P16抑癌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白花蛇舌草及党参未封闭组HSP70......
作者:胡玲;古学文;唐纯志;谢宇晖;崔娜娟;罗晓韵 刊期: 2009- 01
-
薄层扫描法测定补肾壮骨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目的制定补肾壮骨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以氯仿-甲醇-水(13:6:2)(10℃以下放置过夜)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λs=530nm,λR=700nm;SX=3.结果回收率为97.04%,r=0.9994,线性范围为1.03μg~6.15μg.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作为补肾壮骨胶囊的质量标准.......
作者:吴爱英;杨晓云;张春辉 刊期: 2002- 01
-
积极推进中药安全性评价现代化
中药安全性评价是中药研发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之一,实现中药安全性评价现代化需要一支高素质、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专业化团队,需要建立中药GLP安全性评价中心和中药临床毒理试验基地,并以中医药学独特的思维模式与理论体系丰富安全性评价的理论与研究方法,需要完善中药安全性评价方法,避免评价工作中错误,同时加强有毒中药和常用中药有毒成分研究,积极开展中药毒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陆国才;袁伯俊;黄矛;颜天华;姜华 刊期: 2004- 02
-
多次给药法评价芪灯明目胶囊对葛根素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芪灯明目胶囊胶囊配伍对葛根中葛根素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单次给予葛根提取物20min后血浆葛根素浓度变异较小的健康SD大鼠12只,按葛根素浓度从大到小交错分配为芪灯明目胶囊组及葛根提取物组,分别灌胃给予芪灯明目胶囊及葛根提取物(均相当于葛根素100mg·kg-1),每4h给药1次,共3次.每次给药后采集当次给药5,20min血液及末次给药后6,8h血液,分离血浆,采用HPLC-UV......
作者:张艳;徐佑东;胡樱凡;孟宪丽;王平 刊期: 2016- 01
-
翼首草总苷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药效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藏药翼首草总苷(TGP)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组,其余40只大鼠右足趾皮内注射0.1mL完全弗氏佐剂(CFA),致炎17d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即模型组,醋酸地塞米松组(0.001g·kg-1),翼首草总苷低、中、高剂量组(0.058,0.116,0.232g·kg-1),连续灌胃给药30d。观测致炎后17,......
作者:杨娟;左芳;魏志成;曾勇;孟宪丽;张艺 刊期: 2016- 06
-
枳实黄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枳实黄酮类成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多潘立酮组、橙皮苷组、新橙皮苷组、柚皮苷组.测定各组大鼠胃排空速率、小肠推进比,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胃动素(MTL)及血管活性肠肽(VIp).结果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与小肠推进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应用枳实黄酮各组后,大鼠胃排空率与小......
作者:黄爱华;迟玉广;曾元儿;卢丽萍 刊期: 2012- 06
-
清毒饮和养正片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作用
目的:观察清毒饮和养正片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作用。方法:以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同一患者在相同化疗方案条件下,观察合用清毒饮和养正片对外周血象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受损程度比对照组轻,观察组白细胞减少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降低程度比对照组小,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化疗后血红蛋白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作者:蔡宇;曹克俭;丘和明;刘国普;张惠臣 刊期: 2001- 01
-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临床结局评价方法初探
目的探索完善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结局评价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描述研究设计,纳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5个研究中心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以中医药治疗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脾胃系疾病患者报告结局指标(SSD-PRO)量表评分和疗效指数.结果共有7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和4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纳入分析.SSD-PRO量表整体信度为0.919;结构效度分析中,......
作者:李培武;侯政昆;刘凤斌 刊期: 2012- 05
-
金钗石斛黄酮苷的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的:建立金钗石斛中黄酮苷(芹菜素-6-C-α-鼠李糖-8-C-β-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观察金钗石斛黄酮苷对过氧化氢(H2O2)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0.2%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0nm。建立MSC氧化损伤模型,通过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黄酮苷对MSC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黄酮苷对......
作者:黄丹丹;陈欢欢;黎梅桂;黄俊彬;李运容;魏刚 刊期: 2017- 01
-
狭基线纹香茶菜对刀豆蛋白所致小鼠免疫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狭基线纹香茶菜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ConA)致肝损伤模型,小鼠108只随机分为9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狭基线纹香茶菜提取物组(提取物分为水提物、醇提物,各提取物再分为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2只.受试组按18.20,9.10,4.55g·kg-1灌胃给药,阳性对照组口服联苯双酯45mg·kg-1,每天1次,连续5d.末次给药后4h除正......
作者:林朝展;祝晨蔯;钟志勇;荣向路;熊天琴 刊期: 2006- 05
动态资讯More >
- 1 伤宁口服液质量标准的研究
- 2 炙甘草汤有效成分人参总皂苷及其配伍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 3 健脾活血祛湿方对肝硬化腹水大鼠肝功能及水通道蛋白9的影响
- 4 姜酮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 5 小柴胡汤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 NO 的影响
- 6 岩黄连研究进展
- 7 RP-HPLC法测定羓鸡丸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
- 8 健神抗衰片抗衰老药效学研究
- 9 HPLC法测定黄柏药材中小檗碱与黄柏碱的含量
- 10 中药逆转肿瘤化疗多药耐药性(MDR)研究概述
- 11 五子衍宗丸中不同配伍对4种活性成分的影响
- 12 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测定果实类药材中的黄曲霉毒素
- 13 气相色谱法测定藿香清胃片中百秋李醇的含量
- 14 马钱子碱隐形脂质体与普通脂质体的抗肿瘤作用比较
- 15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探讨
- 16 生存质量评价在肺癌临床中的应用
- 17 不同种类肥料对栽培南板蓝根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 18 胆汁Ⅰ号抗大鼠急性皮肤创伤的药效学研究
- 19 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 20 库拉索芦荟中7种单体化合物对蘑菇酪氨酸酶活力的影响